家裡不知不覺雜物淹沒,生活空間只能不斷壓縮,所有令人難以置信的「垃圾屋」,通常都是這樣開始的。掀起全球「斷.捨.離」風潮的山下英子在《1天5分鐘居家斷捨離》建議遲遲未能動手的人,必須主動先試著面對、理解現狀有多嚴重,才能開始動手清理,並建議決定物品去留時,常問自己3個問題。以下為原書摘文:
你「無法斷捨離的程度」是什麼等級?先理解現狀
目前你的住家是什麼狀態?有「無法斷捨離」煩惱的人,住家狀態可以分成3個等級。
①陷入「泥沼池」無法動彈的人
②陷入「下水溝」的人
③陷入「蓄水池」的人
最嚴重的是陷在「泥沼池」的人。
光是用「空間充滿物品」、「環境散亂」還不足以形容這個等級。這些人的雜物就像泥沼一樣沉積在屋內,而且上面還堆滿其他東西,呈現完全無法移動的狀態。這應該是最容易令人湧起放棄念頭的情形。
當住處宛如一灘泥沼,人生有可能也會跟著陷入泥濘,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。而開始斷捨離,就能開始掙脫泥沼。最煎熬的是在掙扎的這一段過程。
正因為當事人沒有身在泥沼的自覺,總是在責備自己「為什麼我無法斷捨離」。處於這種重症階段等級的人,已經必須將此視為一種「疾病」了。
第二個階段是有如「下水溝」般的住家。屋內到處都是物品,四處散亂,感覺無法行動自如。有些人住在這種環境下,往往會深陷為生活所苦、自我否定的漩渦。
陷入「泥沼」後,手腳跟腦袋都無法正常運轉。
住家是「蓄水池」的人東西相對前兩者較少。雖然就程度而言症狀比較輕微,可是仍然沒有清晰的視野,處於難以言喻的不滿足感。離清爽的開放感還有很遙遠的距離。
除了以上3種空間狀態,我們還要注意人在空間裡停留時間的長短問題。即使房間是一灘「泥沼」,對停留時間不長的人而言,就像是只泡到腳踝左右的程度。另一方面,就算只是「蓄水池」,住在家裡好幾10年的人就會相對感到疲乏。
每個人所處的情況都不盡相同,當事人很難對此有正確的認知。
延伸閱讀:
想「斷捨離」又懶得動手?專家戳破「7個藉口」讓你馬上開始做
「觀察家裡的空間 」
有一回我前往採訪的住家,完全就是「泥沼」狀態。
當事人是一對夫妻,住在屋齡20年的房子裡。外觀雖然還算乾淨,但一踏進室內就感到一股不對勁的氣氛。屋內連接客廳與和室的拉門緊閉著,我請他們拉開紙門,發現地板上堆滿雜物,根本看不到榻榻米,窗外的防雨紗窗也關著,屋內一片黑暗。
我問他們從何時就把防雨紗窗關上,沒想到他們居然回答是10年前。而且二樓寢室也都是先生的私人物品,沒有睡覺的空間,他們只能在客廳睡覺。
也許他們在10年前曾遇過什麼事情。雖然不知道發生過什麼事,但他們肯定是經歷某些不如意的遭遇,並且就此視而不見。他們的感知已完全遲鈍化——不對,應該說他們已經陷入麻痹,到了無感的程度。
要幫助他們擺脫這個狀況,必須先大聲對他們吶喊:「請仔細看看這個空間!」
很多人即使雙腳陷入「泥沼」,半身泡在「下水溝」,仍然毫不在意地過日子。儘管外表看起來毫無影響,實際上卻等於是把自己丟在「受虐空間」裡。
生活在如此環境下,更別談懷抱夢想或實現夢想了。因為身處這種狀況時所描繪的夢想,不過是為了遠離現實的幻想,只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罷了。
理解現狀有助於找出解決方法,也會間接促發行動。
理解現狀就是要睜開眼睛仔細觀察。仔細觀看,了解自身當下的感受。
理解現狀後,再以斷捨離的「需、適、舒」守則去捨棄與挑選物品。所謂「需、適、舒」指的是:
需:需要、不需要
適:合適、不合適
舒:感覺舒暢、感覺不舒暢
請你先在心中問自己這3個問題吧。
我不會停止向大家提供協助,因為我知道只要改變空間環境,人必定也會隨之改變。明明只要把東西丟掉就能解決了⋯⋯雖然有時也會浮現這種急躁的想法,但我會堅持下去,因為我到現在仍會看到有人因為斷捨離而改變人生。
來吧,讓我們一起透過斷捨離重獲新生吧!
延伸閱讀:
斷捨離不難!專家:先搞懂你是哪一種「收納人格」
(本文摘自/1天5分鐘居家斷捨離/台灣廣廈)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4%BD%A0%E7%9A%84%E5%9B%A4%E7%A9%8D%E7%99%96%E6%9C%89%E5%A4%9A%E5%9A%B4%E
離婚證人
留言列表